上禮拜完全忘記要更新預定時間被寄出後才發現大事不妙,哈哈哈啊。我上週去了巴黎四天快閃,這週就special edition,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瑣碎行程。
第一晚
出發前已經先買好週票了,買週票雖然只用三天,但這31.5歐的週票會包含機場間的RER區間車,來回就省了28歐,台幣一百就能一週巴黎坐到爽(內行人tip)。
一下飛機我就狂衝,讚岐烏龍麵店Sanukiya十點打烊,傍晚八點降落在戴高樂機場後九點半壓死線抵達,讚der 一碗豆皮烏龍麵(麵加量Oomori)迅速上桌。
剛好遇到復活節假期,市區住宿都非常驚人,幸運地在20區一家每晚不到台幣兩千的Ibis Budget,訂房網站的評論相當有趣,有人因為飯店沒幫她準備多一個枕頭,John怒留一顆星負評。
飯店也火爆回應:『如果是因為枕頭留一顆星,我們不歡迎你這種咖小啦!』好不像是連鎖飯店會做的事情。
第一天
先去了Strada Café吃早餐後,去了索邦第六大學UPMC逛逛,在數學系MIR圖書館趕報告的日子,想想還是覺得好痛苦啊(掩面)別怕~別怕都過去了。
在等午餐前,心血來潮逛了巴黎市立美術館舉辦的馬蒂斯和瑪格列特(他女兒)特展。馬蒂斯畫了很多他心愛大女兒的各種肖像畫,展覽就像在看家庭相簿一樣,看見女兒怎麼從乖順的作畫對象,面孔逐漸模糊的過程。
跟著巴黎不打烊YTR的推薦,選了在十六區Astrance的午間特餐,食物好吃,但明顯感覺服務生的差別待遇,對美國人態度特別熱情,手舞足蹈龍飛鳳舞。東西不錯,但這家店留給白人就可以了,黑名單。
在LV基金會的David Hockney回顧展,我在脆上提過一些心得,跟幾個現場的導覽教育人員聊過,Hockney對這次回顧展掌握很多主控權,他是一個與時俱進、同時也是在跟時間賽跑的年邁創作者。
展覽開場短短交代早期創作脈絡後,展覽大半都是他與時俱進、對創作的突破(不是貼著科技發展的突破,是一種持續進化的七龍珠感),滿佩服這種策展的野心。八十載的創作者仍然對自己的新創作有絕對的自信,策展人也整理他創作脈絡,而且富爸爸LV基金會全力$$支援,資源豐富真的好爽。
晚上去以前常去的livehouse看表演,因為票價很便宜不到台幣500,行前完全盲買。以為是很chill的冷清活動,結果完售!現場擠爛!好像自己亂入了日本地下偶像的劇場,或高中女生拍抖音的現場…
暖場是rosesupertranquille,一個很有趣的宅女(開場前她帶著大眼鏡看起來真工科,科科)。快要三十的克洛伊,全妝看起來還是像是小學生…。有Gay蜜面對彼此卡啦ok互看大唱歌,也有沙蟲扭動摸遍自己全身的迷幻high咖,站第一排的高個男瘋狂舌吻男友,或瘋狂錄影但鏡頭超晃的真心歌迷,這個現居倫敦的馬來西亞心理師真厲害…。
第二天
早上先去八區的台灣麵包店 Petit île,滿足的吃了菠蘿麵包。先去了專賣年輕藝術家印刷版畫的Slow Galerie,卻沒挑到喜歡的作品,卻在小島麵包店對面的日本選品店Dejima看到日本插畫家升ノ内朝子的印刷品夏天西瓜就買下了。
午餐是脆推薦的Mokonuts,這是這趟旅行中最滿意的一餐,小小的一間餐酒館,不管是誰服務都是一樣的恰當好處,黎巴嫩主廚和日裔甜點師有對熟客的親切,面對生客的熱情大方,讓所有造訪的食客都感覺賓至如歸。
菜單設計相當簡單,每日三種前菜,三種主餐,三種甜點,不多不少但投注所有的熱情在裡面,食物毫不馬乎,連麵包也好吃好喜歡,但是份量對我來說有點太少,吃完之後連盤子餓到想啃掉,吃完後馬上趕場去看展。
Bourse de Commerce特展『身體和靈魂』,有很多的好作品。但畢竟是私人藏家收藏,炫耀意味仍然大於策展實踐。有每個小時的法文定點導覽,連每天唯一一場的英文導覽,也會莫名其妙的變成法文的。
但不要緊,最佳服用方式就是到展場,看到教育服務人員就上前問:「請問有這件作品的補充資訊嗎?為什麼風格差這麼多?」對方就會滔滔不絕講了20分鐘,半買半相送變成單人導覽活動。(爽)
當天和一個解說員相談勝歡,還聊到還交換名片,大家可以追蹤這位導覽人員 aka 攝影師Daniel Mebarek。
跟日本朋友Kazu見面,七年沒見,聊了他正在焦頭爛額準備索邦UFR11經濟學博班申請,以及正在寫關於服務型貿易與地域距離的經濟模型(願上天祝福他)。我們人生繞了一大圈,巴黎總是起點和交叉線,緩緩走去擁擠人潮的車站,用力擁抱後彼此消失在人潮裡。
晚上先去吃了Bouillon Chartier,速速吃了一盤油封鴨和薯條後,又去了日本街的便當店Ju-ji-a吃了日式咖哩牛肉便當(三菜自選、加上兩塊可樂餅),整個飽到炸裂,差點走回不了旅館。
兩份晚餐誒,廢話。
第三天
看巴黎市政府網站說,Monge今天有車庫市集,逛了許多覺得垃圾超多(撥瀏海),勉為其難買了一副給我媽玩刺繡的古董發黃手帕。亂花錢後去Strada吃早餐。許久之前的Strada早餐是走簡單路線,加鹽奶油烤麵包+果醬+黑咖啡,現在超級華麗,還聽到有一桌台灣人在聊天。
中午到蒙馬特,吃巴黎不打烊推薦的主廚餐酒館L'évadé,好死不死這家餐酒館的食物份量是走阿罵家的等級,前菜是加上金佶醬真是畫龍點睛、當季的白蘆筍,和葡萄柚青豆煎青鱈都好吃。
但這家餐廳聞起來,像前一組客人還在抽煙的KTV包廂,裝潢也走全黑的包廂風格啊幹,明明不是吃牛肉麵啊,好吃,但我應該不會回訪,太像在KTV啊。
一般來說,除了看團,是不會繞來蒙馬特觀光區的,上次是來Trianon看kiasmos和Mount Kimbie。既然來了,就去逛了Halle Saint-Pierre書店,還有旁邊的蒙馬特布料街,適合業餘者去找專人協助Tissus Reine、多印花布Marché Saint-Pierre,Ameublement(水蛭型的貼身服務壓力山大)和Frou-Frou,最後到Verdeau廊街的Le Bonheur Des Dames才找到,說不定二手書店的Book Off或Gibert都更好找。
跟朋友約在日韓街附近喝五十嵐,我們又快兩年沒見,一直天長地短的聊到傍晚,直到他老婆叫他回家,馬上就地解散!
抱著懷舊的心態,逛了附近的京子日超和韓超,買了日本麵包店aki羊角柚子卡士達奶油麵包,再繞去來座買鮮柚綠,快樂的拎著食物回飯店,原本有想再看Emile Mosseri的,算了腳快爆了!(手機顯示兩萬多步)
第四天
晚上就要搭飛機離開,原本計劃是要一整個早上耍廢的,但前一晚躺在床上吃零食有點罪惡,想說去奧賽博物館,碰碰運氣買現場票。
開館九點半前現場票的隊伍就已經滿到階梯了,排了半個小時才前進不到一公尺,我決定斷尾求生,轉往布朗利碼頭博物館(Quai Branly)。
一踏進入口就知道,這個決定是對的。超美的庭園,懸浮在空中像是宇宙飛船的建築體。中途還遇到嬰幼兒導覽活動。看到導覽員生動的演出,還有無限的百寶袋裡的玩具和樂器,敬佩十足。
因為行程很趕,在公車上囫圇吞棗吃了Franprix超商的奶油火腿三明治,喝了一杯來座的手搖後,趕快進去龐畢度裡集合。
即將進入五年長期整修的龐畢度,最近推出了研究展Paris Noir,匯集自五零年代以來匯集在巴黎非裔藝術家的作品,我特別預約了團體導覽。導覽是那一種滔滔不絕,給他90分鍾滴水不沾、無縫隙的講好講滿,資訊超滿但跟我不合拍,他的導覽我左耳聽~右耳出。
展覽一開始策展人Alicia Knock就定了調,巴黎『更為』包容且讓這些不同民族的外來者相遇,並突破現況發展出獨特流派的地點,以這個匯集點來呈現各路的藝術實踐,卻又將全球南方歸結為一個整體的思維中,Paris Noir,卻又要抽解橫跨五十年間的各國歷史和去殖民鬥爭背景,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。
缺少更詳盡的文本,單靠作品本身和展示版的簡短文字,或是入口一張三折的簡介,要一般觀眾理解作品之間的相互關係,簡直是天方夜譚。迷宮般的展場設計,被各式圖像持續轟炸的疲憊觀眾也只是走馬看花,展覽只做到最低標,給予這些作品在法國展出的機會而已。
這是一個相當厲害且雄心勃勃的藝術史研究展,試圖將整理非洲跨藝術史的論述,但這樣藝術史的書寫究竟是為了誰?看完了這個展覽的我,反而覺得更加困惑了。
抱著遺憾的心情,我又衝去吃了一碗讚岐烏龍麵,才回飯店拿行李。
一種依依不捨的心情和吃太多的肚子,離開了巴黎。
完。